河北春季农资打假 32天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4-25 11:10:36
分享

河北春季农资打假 32天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近日,沧州市质监局工作人员在向农民宣传农资打假知识。

“报告指挥中心,我们所在位置是沧州市一家化肥厂成品库,这里存放有大约500袋与企业厂名厂址和商标均不相符的产品。”“收到!请严格按照规定封存存疑产品,保存好现场视频,仔细调查企业是否存在违规违法生产行为……”这是今年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中,发生在河北省质监局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的一幕。在沧州进行农资打假执法的工作人员,正全程直播执法过程,行动总指挥则通过两块大屏幕直接进行指挥、调度。这也是河北省今年春季农资执法打假专项行动中的新招——利用新开发的单兵执法手机APP系统,开展多地执法检查集中行动。

今年,河北省春季农资执法打假专项行动于3月启动,以春耕季节化肥、农机及配件等生产许可证产品、3C认证产品为重点,深挖假劣农资制售源头,严打坑农害农质量违法行为。3月10日至4月10日,开展了农资打假行动月集中活动,32天里,检查企业484家,查办案件23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1.3万元。

各地推出监管新举措,全省农资类举报投诉量明显下降

多地同时开展执法检查、现场直播,省质监局指挥中心实时同步监测、统一指挥——3月14日,省质监局执法人员兵分多路,对石家庄、沧州、邢台等地的26家化肥生产企业进行了集中专项检查,并对各地农资打假工作实现了远程现场同期督导,依托单兵执法手机APP系统实现的这一执法检查新模式,进一步保障了执法过程的公开、公正、高效、透明。今后将在省质监局更多的执法活动中常态化出现。

在今年的专项行动中,各地也纷纷推出新举措。石家庄市推出“四个一”行动,即:一张通告、一块公示牌、一份稽查建议书、一份问题通报函,并启动24小时巡查机制,对化肥生产企业日夜巡查,在重点村出口设卡检查等。沧州市则按照“属地管辖,分级负责”的原则,把农资打假行动工作责任细化,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施层级督办,严格奖惩,落实责任追究。用科学的方法强化监管,效果显而易见。今年一季度,河北省农资类举报投诉占总量的比例,已由2016年的9.8%下降到5.6%,投诉量明显降低。

“管”“服”结合,多手段优化河北省农资市场环境

要优化农资市场环境,不仅要“管”,更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农资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为此,今年的专项行动中,各地质监部门对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深入企业掌握情况,对企业原辅材料进货验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重点环节加强日常监管,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对通过网络销售农资产品的企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防造假制劣。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法律知识、标准计量相关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与宣传,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帮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配合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今年第一季度,省质监局还针对氮肥磷肥、农机配件、农用薄膜、低压灌溉排水用塑料管材等开展了监督抽查,涉及5种95批次产品,抽样区域涉及全省11个设区市近40个县区。为提高检查的针对性,执法人员配合抽样人员一起前往企业,以联合抽查的形式,有效提高了抽样完成率。

“每年这时候,检测员就来到村上,给俺们免费检测化肥,俺们可放心啦。还有人教俺们怎么辨别化肥、种子、农药的真假哩。”服务企业的同时,也要服务农户,家住栾城的王印堂,种着两三亩地,他已经连续三年参加省质监局的化肥免费检测活动了,听说检测员今年又来到村里,他乐呵呵地小跑着赶去村口,说是今年要再多学几招。

利用快速检测设备,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开展现场抽样检测,这样的免费检测活动,我省已坚持了近10年。此外,每年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还会深入各地乡村,利用公示牌、展板、标语、网站、发放资料等形式,公布抽查结果,曝光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宣传法律法规、农资农业技术、识假辨假知识,面对面接受群众咨询和投诉举报。仅今年3月以来,全省共下乡进村2125个,进入农户4361家,抽查样品1099个,组织宣传活动149次,接受群众咨询4277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7500余份。(方素菊)

责任编辑:武曼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