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率不足40%!河北破解地膜回收难出实招

作者:赵红梅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5-04 07:05:20
分享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赵红梅)我省是水资源短缺省份,人均水资源可用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为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近年来,我省通过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缓解了缺水地区农业生产用水难题。

地膜的应用为节约用水、提高农作物产量带来了革命性突破。但大量的废旧地膜不及时回收,不仅污染环境,也对耕地质量构成潜在危害。我省地膜回收利用情况如何?又有哪些难题亟待破解?

我省土壤中地膜平均年残留率达30%以上,回收率不足40%

近日,在尚义县的一个玉米生产基地里,记者放眼望去,破损的地膜覆盖着大片土地。

“这些地块去年种的是地膜玉米,收获后农民没有回收残留的地膜,都等着春播或夏播时节让农机具带走一部分,再粗略捡捡大块残膜,小的只要不影响耕种就算了。”正在附近查看土壤墒情的农民说。

据农业部门调查,我省土壤中地膜平均年残留率达30%以上,回收率不足40%,农田地膜残留量平均每亩2公斤左右。覆膜年头越多,地膜残留量越高,甚至部分长期覆膜地块出现了弃耕现象。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结合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在春玉米、马铃薯、甘薯、谷子等作物的种植上推广使用易于回收的0.01mm以上厚度的标准地膜302万亩,在25个县(市、区)实施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扶持建设了一批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及回收网点,新增废旧地膜回收加工能力3800吨。尽管如此,地膜回收率较低,仍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农田废旧地膜残留,因地膜使用年头而异,因作物而异,因区域而异。一般而言,使用年头越多,地膜残留量越大。种植棉花、花生、玉米、蔬菜等作物的耕地,地膜残留量较高。我省棉花、花生、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主产县的地膜残留量较大,其中衡水、邢台、邯郸、沧州等市的地膜残留污染较为严重。

农民捡拾废旧地膜费时费力售价低,企业回收利用成本高,双方均无积极性

统计显示,2015年我省地膜用量6.5万多吨。其中,标准地膜占使用总量的20%左右,超薄地膜(0.008mm以下,主要为0.005mm和0.004mm两种)占使用总量的80%左右。

“超薄地膜使用面广,为回收带来困难。”省农业环保站副站长吴鸿斌介绍,由于超薄地膜老化快、易破碎,人工捡拾或机械捡拾均十分困难,勉强清理的残膜与根茬、泥土混杂在一起,回收再生利用价值低。因此,大量使用超薄地膜的地区,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率较低,个别地方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我省农户对于小面积作物使用的地膜,一般采用人工捡拾回收为主;对于玉米、花生、棉花等大田作物,一般采用拖拉机牵引犁耙进行简单收集,但由于中耕培土压膜、秸秆还田等农艺措施,使地膜很难与作物秸秆、土壤分开,为机械回收带来了极大困难。

近日,在定州市一个垃圾收购点,农民王亮把捡来的废旧地膜拿来卖。“一天只能捡10多公斤,卖不了几块钱。如果不是身体残疾,年纪又大,我也不会去捡这个。”王亮说,残膜收购价一直较低,加之农村劳动力短缺,当地农民捡拾交售废旧地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企业的情况又如何呢?

近日,在河北惠农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正在指导工人清洗废旧地膜的企业负责人李卫龙。李卫龙介绍,去年,他们按0.55元/斤回收了400吨废旧地膜,一斤废旧地膜出三两再生塑料颗粒,按成本核算,每吨亏损200多元。近年来,企业只能收一些塑料瓶子和废旧地膜混合生产,并且压低收购废旧地膜价格才得以生存。

由于收购废旧地膜面对的主要是农民或收购商贩,基本以现金交易方式进行,而出售方(农民或收购商贩)无法出具发票,致使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原材料进项发票,账面全部反映为企业利润,年终汇算时不得不缴纳高额税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企业回收利用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目前,我省在25个县(市、区)扶持建设了一批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由于单纯靠废旧地膜回收加工成本高、无利润,这些企业大都处于半停产状态。

根治地膜污染,还需政府、企业、农民多方通力协作

为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我省制定了《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15-2018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8年底,在地膜使用大县和旱作农业区,标准地膜推广使用面积达到40%以上,农用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吴鸿斌认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政府、企业、农民多方通力协作。

近日,记者在定州富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可降解地膜生产应用试验。

“我们这是第3年做全生物降解膜、双氧化降解膜使用试验。”公司负责人介绍,用超薄地膜每亩要投入30元,标准膜和可降解膜每亩要投入60至110元不等,农民觉得使用成本过高,很少使用标准膜或可降解膜。

吴鸿斌认为,根治地膜污染,首先要抓源头,鼓励生产使用标准膜或可降解膜是关键的一步。

专家建议,我省应尽快开展立法与标准制定研究,出台专门的地膜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对地膜生产环节进行规范。研究制定省级地膜生产技术标准,提高地膜厚度、抗拉伸强度等关键性指标,倒逼地膜生产企业生产具有可回收性的高标准地膜。

同时,我省应对使用标准膜和可降解膜的农民给予补贴,建立一批标准膜科学使用核心示范区,通过辐射带动,扩大标准膜使用面积。

业内专家认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属微利行业,应尽快研究制定对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如扩大资源再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在用水、用地及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等。此外,应加快研发适宜大面积推广的废旧地膜捡拾回收机具,提高废旧地膜捡拾回收效率。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