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残疾夫妻携手创业 走过34年幸福时光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5-22 10:38:55
分享

盐山残疾夫妻携手创业 走过34年幸福时光

  刘风贤夫妻俩和儿媳、孙女。

盐山县东三里村有一对年过花甲的残疾夫妇,男主人刘风贤是肢体残疾,女主人王桂英是一名聋哑人。老两口虽身有残疾,但不向命运屈服,他们自主创业,多次受到县残联表彰;他们用自己的实例教育孩子,三个儿子全都事业有成。

自主创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5岁时,刘风贤得了骨髓炎,导致下肢二级残疾,但这却没能妨碍他的勤奋好学和心灵手巧。1973年,高中毕业的他先后来到北京、天津等地摆摊修鞋,靠着一技之长维持生计。同样是在5岁时,王桂英因患大脑炎留下了后遗症,成了一名聋哑人。

1984年10月,在媒人的撮合下,刘风贤和王桂英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夫妻两人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经营修鞋摊时,两人配合默契、技术娴熟,深得客户满意。修鞋摊一直干到1987年,那时的他们手里有了一些积蓄。

后来,政府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刘风贤夫妻利用修鞋挣得的第一桶金创办了一家小有规模的养猪场。刘风贤负责养殖技术和研究市场,妻子王桂英负责喂食添水、清理粪便等活儿。在养猪的十多年里,夫妻两人相互配合,养猪场办得风生水起。

那十多年间,他们每年都能赚得六万多元的利润。在十里八村,只要一提起东三里村的刘风贤、王桂英夫妇,没有人不佩服的。刘风贤成了自主创业、自食其力的典范,并多次受到县残联的表彰。

教子有方,仨儿子全都事业有成

刘风贤夫妻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他们先后两次出资12000多元帮助村里修路,并多次出资帮助贫困乡亲治病、建房等。

刘风贤用夫妻两人身残志不残的实例,教育孩子要自强不息。“别人行,难道咱就不行?!”这句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三个儿子打小就深深地铭记在心中。三儿子刘杰说:“父亲常用毛主席《呈父亲》中的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教育我们,我们从父母身上学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兄弟三人发誓要干出一番事业,为父母争光。”

现在,大儿子担任某军分区副营职参谋,并多次受到表彰。由于父母身体残疾,他从小就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受累的品格,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了从军报国的道路,一干就是十几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基层干部”称号。

刘风贤的二儿子、三儿子分别创办了各自的管件制造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企业十多年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生产的弯头、法兰、三通、加强筋螺旋管等一系列管道配件产品畅销于全国各地。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们还和自己的父亲一样,致富后积极向社会奉献爱心,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

相扶相携,守护来之不易的幸福

如今,在生活上,老两口更加感觉到“老来伴”的温暖。“岁月不饶人啊,转眼都已经60多岁了,现在我们老两口互相关心,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的同时,照顾好80多岁的老母亲,教育孩子们传承好家风,再为儿女们干点儿力所能及的活儿,尽量少给他们添负担。”刘风贤颇有感触地说。

“我是你的嘴,你是我的腿,我们俩就是这样共同生活了34个年头,好幸福啊!”今年母亲节前夕,全家人欢聚一堂时,刘风贤当着儿孙的面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老伴儿王桂英看懂了,她笑着给丈夫递上一块西瓜。刘风贤说:“老伴儿虽然不会说话,但这些年来,我俩各自的心思都早已了如指掌。只要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就都知道对方想什么,需要什么。”

“闲着没事时,老伴就会牵着我的手到街上、地里走一走,看一看。”相濡以沫34年,这对残疾老夫妻用平淡如水的生活方式守护着来之不易的幸福。(记者韩泽祥 通讯员王文)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