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家庄市青园街上,一商贩正低价销售蒜薹,“1元1捆”的招牌很是抢眼。 曹智摄
记者 曹智
河北省今年的大蒜种植面积近40万亩,多分布于中南部地区。目前,河北省各地的蒜薹陆续进入收获期。受大蒜种植面积增加、蒜薹集中上市等因素影响,大名县、馆陶县等地蒜薹的收购价格相比去年出现大幅下降。
如何才能避免“菜贱伤农”现象的发生?相关专家建议,应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尝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对蒜薹等农产品价格进行预判预警,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种植。同时,增加低温储藏设施,建立农产品收储制度,尽量避免农产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
1 蒜薹产地收购价几乎是去年的1/10
“蒜薹便宜了,一捆有1公斤多,只要1块钱。”5月12日,省会青园街某菜市场上,这样的行情让人惊讶。去年同期,蒜薹的价格还在每公斤4元左右。
石家庄桥西蔬菜中心批发市场的价格统计显示,今年5月12日,蒜薹成交均价为每公斤0.9元。而去年的5月12日,该市场蒜薹的均价为每公斤3.6元。这就是说,现在批发市场蒜薹的价格只有去年价格的1/4。
大名县是我省蒜薹主产地之一,今年大蒜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5月13日,记者在该县大蒜种植大村高庄固村看到,一堆堆蒜薹被随意抛弃在路边。一位收购商告诉记者,今年蒜薹的收购价格每公斤最低0.3元,最高0.6元,收购均价为每公斤0.4元左右,而去年当地蒜薹的收购价格为每公斤3元至4元。
村民告诉记者,往年到了5月初,蒜农会雇人抽蒜薹,装车运到村头去卖。由于今年收购价格太低,很多村民都不愿再雇人了。在当地,人工费用每天100元,一个人每天大约能抽150公斤蒜薹,按每公斤0.4元的收购价格,150公斤蒜薹能卖60元。这就是说,雇一个人抽蒜薹每天要赔40元,如果雇的人多,赔得还多。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蒜薹如果不抽走,会影响大蒜生长。于是,很多村民只好自己抽蒜薹,品相不好的直接扔在路边。有人甚至用镰刀把蒜薹砍下,直接遗弃在地里。
据农业部门测算,今年我省蒜薹的产量为每亩地500公斤至650公斤。相比去年,仅大名、馆陶两地,蒜农的收入就减少2亿多元。
2 供大于求、大批量集中上市是滞销主因
蒜薹价格为何会“跳水”?许多蒜薹收购商和蒜农都表示,大蒜种植面积快速增加造成供大于求,天气条件又导致蒜薹大批量集中上市,这些是主要原因。
去年,大蒜、蒜薹价格较高,农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高涨,不少地方的大蒜种子被炒到每公斤12元左右,即便这样也抵挡不住农民种植大蒜的热情。以大名为例,去年该县大蒜种植面积为8万亩,今年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
据省农业厅统计,今年,我省大蒜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8.2%,总面积接近40万亩。有关资料显示,山东、河南、江苏、云南等地的大蒜种植面积也普遍增加了一至三成。
供大于求,势必会造成卖难。而蒜薹的集中上市,更使卖难雪上加霜。
农业专家介绍,今年春夏的气温较高,恶劣天气较少,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部分早熟和晚熟蒜薹品种出现集中上市现象。在大名、馆陶等地,由于大蒜种植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低温库容有限,无法进行大规模收储。加上蒜薹成熟和收获期短,以及常温下不耐储存的特点,蒜薹价格出现大幅走低也在情理之中。
有收购商表示,蒜薹最初上市时,山东、河南等地的收购价格也曾接近每公斤4元,与这些区域相比,我省蒜薹成熟较晚,等到我省蒜薹进入成熟和收获期,蒜薹收购价格早已滑落了下来。
3 专家建议,农业职能部门应及时发布种植预警,引导农民有序、有效生产
同样在邯郸,大名、馆陶等地蒜薹的收购价格正大幅下降,而永年区、丛台区等地的蒜薹收购价却降幅不大,目前仍在每公斤5.2元左右。究其原因,是品种优势使然。
据了解,永年区、丛台区等地种植的是白蒜品种。这种蒜抽出的蒜薹辣度大、黏度高、存储期长,能存储到来年三月份。经销商收购永年区、丛台区等地的蒜薹后,通常会进行冷藏,一直等到第二年春节前后才上市销售,而这时蒜薹的市场价格通常能达到每公斤10多元。
“经过多年发展,永年区、丛台区等地在蒜薹的低温存储和市场投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驾驭市场的能力较强,为其他地方大蒜产业发展树了一个样板。”省农业厅特色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菜贱伤农伤不起。专家表示,目前,我省农产品供给主体总体上还是规模偏小,市场组织能力较差,急需通过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种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专家建议,农业职能部门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分析、预判农产品价格走势,及时发布必要的农产品种植预警,引导农民有序、有效生产。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强化对农产品供给端的监管,杜绝恶意囤积炒作行为,大力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杜绝运输、批发等环节出现垄断。
在存储和深加工方面,专家建议,我省农产品产区应增加相应优势农产品品种的低温储藏设施,并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储备机制。鼓励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种植户得到更多收益。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