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一小学教师从教四十一年 踏实做事一心为学生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5-24 15:26:09
分享

丰宁一小学教师从教四十一年 踏实做事一心为学生

年轻时的王文颇(右)在弹脚踏风琴。

三尺讲台育桃李,四十余载桑梓情。

“我的理想就是当老师。”从19岁开始执教,王文颇就没有离开过丰宁满族自治县草原乡,四十一年过去,仍然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在平凡的教学生涯中,用自己的坚守成就了父亲未竟的事业,用自己的执着影响着儿子将教育理想继续下去。也正是有了他这样的老师,草原乡的孩子们是幸运的,草原乡中心小学的师生们也以他为荣。

耕读传家三代执教

已届花甲之年,中等身材的王文颇老师略显消瘦,花白的头发已经稀疏,颧骨上两片红晕是久经风霜的坝上人特有的“高原红”。他说起话来声音不大,即便说起一些看不惯的现象,也是斯斯文文,典型的忠厚长者风范。

“我的事没啥可说的,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已,和大家一样。”这是王老师的口头禅,但是当年和他一道分配来的老师,大部分早已离开了这个清贫的岗位。

王老师祖籍山东,祖父王传林是个读书人,上个世纪初避乱来到承德坝上地区务农为生。“用爷爷自己的话说,能做两篇半文章。”王老师回忆说,“爷爷重视教育,却又告诫子女们做好学问不要做官。我父亲念的是私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开始教书,在村里的识字班、村小都教过。上个世纪中叶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忍痛辞职另谋生计,但是他始终有着教师情结。”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教我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虽然家贫,但父亲借钱也让我们兄弟七人都念完了中学。我高中毕业前,村里就让我回村当团支部书记。但说实话,我不愿意干,没答应。那会儿还没恢复高考,当老师是我唯一的理想,也算子承父业。”

1976年1月,王文颇高中毕业。3月1日,他就到西马群村当上了代课老师。“我当上老师,父亲特别自豪。那会儿,我刚毕业,没啥教学经验。父亲就教我怎么教课:教小孩子不要一上来就进入正课,要慢慢代入,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

34年后,王老师的二儿子王玉然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特岗教师考试,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御道口小学任教。

“孩子愿意当老师,我真的很欣慰。目前,边远山区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很薄弱,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后继乏人呀……”王老师不无忧虑地说。

丰宁一小学教师从教四十一年 踏实做事一心为学生

王文颇老师在给孩子们上书法课。

踏踏实实教书育人

“第一次上讲台,紧张!下面三四十双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我感觉自己的责任特别重大……”19岁的王文颇比讲台下的孩子们大不了多少,“那会儿都是复式班,一个班三四十人。和我一块分配来的赵老师负责教一、三年级,我教二、四年级。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全是一个人教。我除了美术基础差点儿,其他课程还都行。”

代课老师,顾名思义,不算正式教师,待遇上除了国家每月补助的6元钱,其余收入按生产队工分算。一天算10个工分,每年到头,刨了口粮钱,到手的工资也就150元左右。

“那会儿,也不考虑啥工资的事情,大家一门心思都在教学上。学生们大部分都是本村的,我就要求他们起床就来学校上自习,家长来吆喝着吃早饭就回去,吃过早饭再来上正课。”

“我觉得老师除了教学生们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教孩子们怎么做人,要把做人的基本道理教给他们。”王老师说,在上书法课时,他会时不时地跟学生们讲上几句,“字如其人。中国字讲究方方正正,我们做人也要端端正正。”

1980年,王文颇和同是代课老师的爱人张凤娥喜结连理,第二年大儿子出生了。“那会儿生活条件差,妻子坐月子连颗鸡蛋都没有,最有营养的就是红糖……”王老师说,生活的压力让他一度萌生了回家种地养家糊口的念头。可是想到学校那几十个学生没人教,最终他在自费到承德县师范进修两年后,于1997年回到讲台上,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

就这样,从西马群村小学到东马群村小学,又到车道沟村小学,然后到草原村小学、草原中心小学,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组织安排他到哪里,王文颇就到哪里,潜心乡村教育四十余载。

2013年,草原中心小学成立,由于师资紧张,王老师在负责学校后勤工作的同时,还承担起五年级的书法课和二胡兴趣小组的教学。虽然小时候父亲教他练过毛笔字,但是已扔下几十年了,一切还得从头来。为了教好学生们,他上网搜集课例、视频,还自己花钱为学生买来米字格纸……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学生们的字写得越来越好,在全县综合检查时,教育局领导给予很高的评价。

丰宁一小学教师从教四十一年 踏实做事一心为学生

  王文颇在给师生们选购西红柿。

学校、学生 都装在他心里

“王老师一个人承担着好几份工作。除了后勤工作,他还是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党务;他不仅兼着五年级书法课和二胡兴趣小组的教学,现在又多了一个身份——新教学楼的甲方监理。”草原中心小学校长武志军说,“王老师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工作实在、认真。学校的事、学生的事,他都当自家的事一样认真办。每件事都装在他心里。我2013年来到草原中心小学,记忆中,王老师上下班经常是两头不见‘老爷儿’(当地对太阳的俗称)。只有一次他跟我们一样正常下班了,结果刚到家,学校的饮水锅炉就坏了,他又跑回来修到半夜。我们放假了,他得晚走一天,把学生宿舍、食堂的各项设备检查一遍。开学,他比我们都要早来一天,还是先把各项设备检查一遍。特别是在寒假后开学,他都要提前三天到校,给锅炉上水、检修教室的炉子,保证师生们返校时校舍的取暖。”

武志军说,2015年寒假后开学的前两天,本来伙房师傅、锅炉工已把所有暖气加满了水,炉具也都安装好了。一切运行正常后,突然饮水锅炉的排尘管又堵了。王老师一会儿钻进锅炉里,一会儿又爬到锅炉顶上,近处用手抠,远处用细铁丝挖,鼓捣了两个多小时才把排尘管弄通了……

“他的手碰破了,流着血,过年添置的新衣服也挂破了,满脸乌漆麻黑的,就一口牙是白的。”武校长说,那次他是真心疼了。“为了给学校省钱,床架子坏了,炉子坏了,门锁坏了,王老师都是自己鼓捣着修好,一天到晚没闲着的时候。现在,他岁数大了,我也心疼他。可没办法,这摊子事只有交给他,我才放心呀……”

学校后勤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保障师生们的一日三餐。为了师生们的饮食安全,王老师每次到内蒙古多伦采购都会货比三家,菜要最新鲜的,米面油要正规厂家生产的,肉必须是三证齐全的……

武校长说,“这些还都好说,最繁琐的事情是登记台账,一分钱都不能差。白天琐事多,王老师经常回家算账算到半夜,然后再录入电脑。他又是个特别认真的人,比如营养餐,一旦有人请假,总人数就变了,他就得重新核算。”

从教四十余载,职称到了小学中职八级,获得的最高荣誉是县级优秀教师。王文颇老师说,“其实,荣誉、金钱我觉得都不重要。我只想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对得起学生们,对得起家长们,对得起‘老师’这两个字。”(记者张斌)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