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改革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抓住用好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进一步优化调整职业院校专业布局
近几年,我省职业教育注重适应市场需求,专业设置紧贴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然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结构与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省应根据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统筹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各职业院校科学规划专业。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按照专业大类合理规划、调整,实现专业资源共享。要继续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示范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带动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各职业院校要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对照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功能定位,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积极调整现有专业设置,推进相关专业建设。
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衔接培养体系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结构提出了新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行业企业对普通技工的需求量会大幅减少,对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以及智能车间里远程监测、在线管理人才的需求会大幅增加。企业人才层次需求结构将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纺锤型”转变,这就需要职业教育部门及时对人才培养规划作出相应的调整。要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本科)、研究生职业教育衔接和融通的立交互通体系;根据企业对人才层次需求,规划好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规模,促进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纺锤型”转变;逐步扩大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院校范围和专业覆盖面,探索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扩大有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一线劳动者的招收比例。
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的新形势下,各职业院校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幅度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质量。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全面深化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就业导向课程向多元的生涯发展课程转变,帮助学生适应高质量就业、升学深造、出国留学、个人创业等多种发展途径。能力培养应由单一的岗位能力向多元的综合能力转变,培养兼备岗位胜任力和就业适应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行动导向,坚持以学生为行动主体,通过教与学、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资源交互,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职业能力形成。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大数据、“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能力和素质。
进一步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特殊性,即“双师素质”和“专兼结合”。所谓“双师素质”是指教师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包括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师称之为“双师型”教师;所谓“专兼结合”是指师资队伍由学校专职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构成。近几年,我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量少、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尤其是缺少“双师素质”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效果。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扩大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允许学校在编制内自主录用教师。鼓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及各类专门人才担任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先进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引进师资力量,满足特色专业教学需要。制定实施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
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
当前,我省职业教育资源分散,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打造优质强势学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成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要推进职教园区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应建设现代化、高水平的职教园区,并以园区建设为契机,进行职业院校资源整合,推进院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努力培育一批与区域主导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优势专业群,打造一批基础条件好、育人质量高、服务能力强、办学效益好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其次,鼓励优质院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第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办好职业教育。第四,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促进民办职业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进一步推动京津冀职教加强合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在职业教育领域加强合作,成立了“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和“京津冀职业教育教学协同发展联盟”,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三地职业教育在实践探索、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协作。三地的部分职业院校也在联合办学方面加强合作,进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看到,京津冀职业教育深层次的合作还不够,京津对河北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三地要根据京津冀区域产业与人力资源发展的情况,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区域间相互支持的京津冀技术技能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构建一体化招生体系、学分互认体系、课程改革体系、数字资源体系、师资培训体系、教科研体系、学生资助体系、就业创业指导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推进京津冀现代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