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留智庙镇白草洼村:运河古渡口见证千年历史

作者:孟宪峰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8-02 10:43:07
分享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景县留智庙镇白草洼村:运河古渡口见证千年历史

景县留智庙镇白草洼村:运河古渡口见证千年历史

  河北新闻网驻衡水记者 孟宪峰 文/图

走进景县留智庙镇白草洼村,干净整洁的古街小巷,错落有致的灰瓦民居,古香古色的运河文化长廊,充满记忆的街头小景……一张张美丽画卷令人流连忘返。白草洼村地处京杭大运河西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运河古村。据考,1300多年前,3位贫苦农民来到运河西岸安家立户,开荒垦田,后不断有移民来此,渐成村落,因地势低洼,常有积水,稗草丛生,“白草洼”村名由此而生。

交通方便遂成渡口市场

自古以来,白草洼河段无桥,从明代开始,这里就有两个渡口,一个在上湾,一个在北湾,两岸百姓靠摆渡通行往来。白草洼村因地处运河的一个弯道处,自然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这也使得白草洼村因地利的缘故,成了方圆百里的商贸集散地。

据白草洼村党支部书记陈震介绍,古时候,每年四月初四,白草洼村旁边有个远近闻名的大庙会,南来北往的来赶庙会的人们很多在白草洼渡口聚集。再加上三八大集、护国寺的影响,白草洼村逐渐出现了茶馆、酒肆、饭馆和卖艺、说书、唱曲的,最后演变为渡口市场。

繁荣的漕运及商品流通,促进了沿运河地区商品经济的活跃与发展,致使以渡口和码头为依托,先后形成和崛起了许多村落和市镇,白草洼村也在其中。白草洼村的渡口生意火了几百年,一直到1974年河水断流,这种红火的场面才消失。但古渡口给这里的百姓留下了许多记忆和传说。

古渡口留下许多记忆和传说

白草洼村至今流传着“秦琼大战白草洼”的传说。隋末唐初,好汉秦琼、程咬金,每至草盛水旺之时,即来白草洼扎寨放马,少则十天半月,多则月余。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蓨地农民义军首领高士达与隋将杨义臣激战,秦、程二将自白草洼出击袭隋,大战一天,不分胜负,秦、程二将连夜撤回历城。

秦琼、程咬金在白草洼活动过,现有两个证据:一是村东沿河有一条大地道,约2公里,地道口方一米,地道用青砖拱顶砌成,高约2米,据说曾为秦、程使用。现有地道遗址,并保存地道部分青砖。二是秦琼的下马石,原由历代村民王氏家族传承保留,至民国期间运河决口失传。

明永乐年间,菲律宾苏禄群岛三位国王来明帝国朝拜进贡。访问结束后,回国途经运河安陵段时,东王巴都葛巴哈喇驾崩,遂就地埋葬于德州,其陵墓位于今德州城区北部北营村。以后东王的长子回国继承王位,东王妃葛木宁和王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以及侍从留在中国为先王守墓,他们都受明朝的俸禄,赐拨祭田,并派专人守庙护陵,祭扫陵园。

白草洼村另有村谣:“杭州到通州,危险河段有葬流。”“葬流”就位于运河白草洼段,此处水深十多米,流急漩涡多,人若入水,求生亦难,船行此处,稍有不慎,颠覆沉没不算罕事。“葬流”上游有溺水者,常有户主来此候尸打捞,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村民都会尽其所能,提供方便,给予帮助。因此白草洼人的乐善好助的淳朴民风,随着大运河的历史声名远扬。

运河古渡口 美丽新乡村

2016年,景县将白草洼村作为省级美丽乡村“样板”来打造,深入挖掘当地地理历史人文资源,统筹谋划,全面整治,将白草洼村整个村落规划为“一轴、一广场、两馆、四韵、八景”五大部分。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运河古村旧貌换新颜。

陈震表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结合白草洼村与大运河的历史渊源、人文景观、淳朴民风,以“运河古渡口、美丽新乡村”为主题,塑造了“灵动大运河、韵美白草洼”文化,建立廉洁文化宣传栏、文化墙、雕塑,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着力打造美丽小村、文化小村、旅游小村。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