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首只导盲犬:它让我的生活有了依靠和更多温情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1-09 11:04:08
分享

唐山首只导盲犬:它让我的生活有了依靠和更多温情

对于杨康来说,2017年无疑是个令他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成功申请到了一只导盲犬。为了这个时刻,杨康等了五年,可他仍觉得自己很幸运。Dick是唐山第一只导盲犬,也是生活在河北的第一只导盲犬。11月中旬,他和导盲犬Dick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训练和考试回到了唐山。Dick的到来给杨康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但同样也遇到了不少的尴尬。他希望更多人接纳导盲犬,让盲人的世界更宽广。

唐山首只导盲犬:它让我的生活有了依靠和更多温情

  杨康和Dick现在十分融洽 记者师源摄

走吧!Dick

从家里出发前往约一公里远的单位,距离不长,但杨康要经过大小三四个街口。这段10分钟的路程对于常人来说是件再轻松不过的事情,但对于盲人来说却不是件易事。

“以前都是妈妈陪我上下班,现在我有了新伙伴,家里人也放心不少。”说着他拍拍身边的Dick,而Dick安静地站在他身边,等待出发。每次出发前,杨康都要和Dick在外面待一会儿,他说这是为了让Dick静心。不一会儿,他拿起手中的导盲鞍套在了狗狗的身上,伴随着一声“走吧!Dick”和高高举起的手臂,狗狗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来到小区门口,Dick逐渐减速停了下来,杨康默契地寻找开门锁的按钮打开大门走了出去。刚一出门就是一条小马路,即将下马路牙时Dick再次停下示意杨康有障碍,待他的脚平稳走过时,Dick才继续前行。过马路时,Dick放慢速度,观察左右没有车辆经过后才让杨康穿过。

一路上,杨康不停地询问,“Dick,可以吗?”、“好的,Dick,你真棒。”、“Dick,走吗?”在这种默契的交流中,Dick顺利地将杨康带到了钢琴行,并把自己的头挨在了门锁的位置上方便杨康开门。进店后,杨康把导盲鞍卸了下来。没有了工作时的沉稳,Dick像个孩子一样贴在杨康身边撒娇。他一边抚摸着Dick,一边拿出牛肉干奖励它。

等待五年迎来激动时刻

6岁那年,杨康患上了青光眼和白内障,在接连不断地做了十七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后,最终被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肿瘤”。11岁,他摘除了双眼,从此失去光明,但在家人乐观的鼓励下,他从未放弃生活,如今已经成为一名高级调音师,自己经营着一家琴行。杨康说着自己的经历,Dick则走到店内一旁的毯子上,安静地躺着。

2006年,杨康在北京工作时,无意中接触到了导盲犬,“那是大连导盲犬到北京做宣传,我在办活动的宾馆知道了它们,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导盲犬。”杨康说,后来他的师姐申请到了一只导盲犬让他羡慕不已。“用盲杖真的很不方便,走一步就像是排雷一样,而且现在的盲道状况也不太好,出门障碍太多了。”杨康感慨道,26岁那年,他开始向中国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提交申请,希望能够得到一只导盲犬。

事实上,拥有导盲犬并不容易。据杨康介绍,基地培训一只导盲犬,训练周期1年到1年半,花费在15-20万元,而训练十只犬,可能只有两三只能成为导盲犬。所以,申领人除了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之外,导盲犬培训机构对申请者自身独立定向行走的能力、具体的路况细节、家人态度等也有要求。

去年8月份,杨康突然接到消息,可以申请到导盲犬,“当时太激动了,等了五年没想到这一天真的要来了。”杨康称,当时工作人员来到唐山考察当地地形、自己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家庭情况、周边情况等等,“他们调查得特别详细,各个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就连公交车结构也了解清楚,了解哪种犬最适合我,并且我的条件适不适合有犬。”

经过考察和评审组的再次评审后,杨康通过了考核,剩下的就是等待合适的导盲犬。“幸运的是9月底,他们通知我已经找到了合适的狗狗。考虑到我的工作和教小孩学琴,找到了Dick这只比较安静的奶白色拉布拉多犬。”

给狗狗唱歌、背诗拉近感情

申请、审核、等犬后,杨康迎来了最大的挑战。“10月13日,我前往大连与Dick一起进行训练,训练中有两次考试和一次补考,如果不能通过,我将面临重新申请。”杨康称,第一次接触Dick,自己内心既激动又忐忑。“Dick第一次见到我,闻了闻我甩甩尾巴就走了,十分高冷。”

这之后的每一分钟,杨康开始了与Dick接触,“要熟悉它的习性、日常护理知识和行动口令。”杨康笑着说,一开始他和Dick相处并不是很融洽,“它不太认可我,比如我下个口令,它带着我走,前边有棵树它会停得特别近,让你知道有障碍但你要是一走就会撞树。但它告诉了你障碍,就没有了责任,是个聪明的小坏蛋。磨合了几天,才和它相处比较融洽。”

杨康说,每天训练有理论和实践,“实践就是出门上街、过马路、去市场,跟平时生活一样。”杨康称,训练中间有一次考试,自己勉强过关。“没有人知道哪天考试,我就和平时一样训练,考评的10个人会偷偷跟着我,看我和Dick的状态,每个人侧重考评点不一样,之后综合在一起评分。第一次考试后,工作人员告诉我自己和Dick的交流有点少,表扬也不够。”

回去后,杨康开始加强和Dick的交流,“和它尽可能地多说话,实在不行就唱歌、背古诗,让它熟悉我的音频、声音和节奏。”杨康与人交谈时,Dick安静地躺在一侧,从没打扰过杨康,期间杨康起身去接水,Dick不放心似地跟着看了看,随后又躺下了,不多时还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听着它的呼噜声,杨康笑着说,“这小家伙真让人安心。”

去年11月18日,经过了两轮考试,杨康成功将Dick接回了家。“它特别聪明,对定位十分敏感,从家到单位只走了两遍就记得了,坐公交也只是去了三次就完全可以带着我坐了。有了Dick,我有了伙伴,内心充实了不少,能去的地方也更多了。”

希望更多人接纳导盲犬

来到新环境,Dick表现得有些兴奋,对周围事物都很好奇,而且对小区西门的一条路不太喜欢总会绕着走,而且还会耍些“小聪明”试探杨康的底线。杨康笑着说,“它太狡猾了,其实它学了所有的规矩,但它就是想看看你对它的要求在哪。比如桌子上有东西,一般情况是不允许它好奇的,但Dick一开始会去闻、去碰,然后看我的脸色,经过一两次的严厉教育,它就再也不敢了。”

谈话间,杨康十分心疼Dick,“第一次接触时,我就抚摸过它,大鼻子、大脑袋、大耳朵,号称是基地美男子。它比一般狗狗要辛苦,一生下来就得训练、服务别人,甚至连走路姿势都不能太放肆,所以只要不是工作的时候我就尽可能地让它放松,陪它玩耍。”杨康说,Dick喜欢玩球、拔河,力气不小,天气暖和的时候他希望能带着Dick去南湖撒撒欢儿。

在唐山和Dick生活了一个月,杨康也有着不少的感触,“去公安机关办手续,工作人员特别热情,也允许它可以进入公共场合。”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杨康已经带着Dick乘坐过公交车,“知道是导盲犬大部分公交车司机都挺好的,但有时还是要费些口舌,要是打车就得凭运气了。”杨康称,自己去过一次餐馆,看到是导盲犬虽有顾虑但工作人员还是让Dick进店,看到它安静的趴在桌子底下,大家都对导盲犬有了新认识。

“导盲犬过马路是看不懂红绿灯的,但它能根据车速判断能否行走。我遇到过闯灯还不停按喇叭的车辆,这样我和Dick只能等在路中央,挺希望大家如果看到我们过马路车辆可以减下速。”杨康说,Dick能找斑马线、人行横道、辨别车流、出入直行电梯、地下通道、去餐厅等。Dick的到来,改变了他的生活,“我感觉自己心里有底,有了放心出门的勇气。”

杨康说,其实很多人对导盲犬还不太了解,虽然他们个头大,但性格温顺,没有主人的命令,不会有任何动作也不会发出声音,因此对周围人的影响非常小。“目前全世界还没有出现过一例导盲犬伤人的事件。即便被人伤害,它也会把工作完成。”杨康解释,在导盲犬安装上导盲鞍时,它们就进入到了工作状态。而导盲鞍上也有“导盲犬工作中请勿打扰”的标志。“工作中,希望大家不抚摸、不喂食、不呼唤,让它们安心工作。目前,我还没有去过超市和商场,不知道能不能进去,希望大家能够多接纳导盲犬,给我们更广阔的世界。”(记者师源)

责任编辑:史艳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