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发布关于加快聚集支撑疏解创新创业新人才的实施方案

雄安新区发布关于加快聚集支撑疏解创新创业新人才的实施方案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3-04 11: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加快实现“五新”目标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聚集支撑疏解、创新创业的新人才,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区和人才特区,全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依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35号)和省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结合雄安新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任务目标

围绕“人才、人气、人聚”和“聚集支撑疏解、创新创业的新人才”总体目标,结合新区建设发展和疏解承接时序,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2021年,“新人才”工作全面铺开。编制完成《河北雄安新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启动实施“雄才计划”,人才政策体系初步搭建,人才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引进一批新区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

——2022年,“新人才”工作基本成熟。“新人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才载体和平台加速集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基本建成,人才规模持续增长,人才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主导力量和企事业单位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实现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

——2023年,“新人才”工作形成品牌。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人才服务保障趋于完善,“雄才计划”成为知名品牌,新产业对新人才的吸引力和新人才对新产业的推动力得到充分发挥,初步建成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区和人才特区。

主要措施

(一)编制人才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人才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河北雄安新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开门开放编规划,汇聚国内外顶尖人才专家建言献策。坚持科学务实编规划,研究提出促进人才规模、质量、结构、环境、投入、效能、服务和平台等指标与新区发展相适应的务实举措,确保人才规划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契合新区实际。坚持有的放矢编规划,围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和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建设,集聚和培育一批适应新区需要的人才队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一批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平台,营造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人才生态环境,构建现代化人才治理体系。

(二)全面实施雄才计划。实施“雄才计划”一揽子工程,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大两院院士、相关产业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全面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计划、高技能人才培育计划、民生事业人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计划、金融人才发展计划,深化拓展“名校英才”入区计划。深入实施人才交流计划和“789”薪火计划,建立健全新区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干部人才常态化交流机制,加快培养选拔一批70后、80后、90后优秀年轻干部,形成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突出、人员相对稳定的党政干部梯队。分类实施新区干部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推进新区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完善“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机制,逐步形成具有雄安特色、务实管用的育人模式。利用2年时间,培育引进一大批能够引领、支撑、服务新区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领域需要的各类人才,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领军人才、行业人才、技能人才、社工人才和本硕博毕业生人才队伍。

(三)创新引才工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注重加强政府在产业集聚、平台构建、政策扶持方面的引导,更多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人才在政产学研间自由流动。建立高端人才双聘制,探索人才弹性编制池制度,吸引“候鸟型”人才来新区创新创业。制定人才分类认定标准,明确疏解人才认定范围、程序等。激发用人主体引才活力,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或团队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引进高端人才中介组织和国际猎头机构,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建设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引才飞地”计划,创设海外创新孵化器、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在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招才引智联络机制,鼓励企业引进外国专家。加强人才聚集平台建设,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平台,打造全球人才创新聚集地。

(四)加大人才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工作补贴、物质奖励、重点科研项目资助力度,使新区人才引进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探索设立雄安人才发展引导基金,推动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制定鼓励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支持人才发展政策,制定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发展政策,在工作场地、租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在有条件的领域探索实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鼓励科研人员以职务科技成果投资入股。加强金融支持人才工作力度,鼓励商业银行、科技银行对人才企业采取差异化信贷管理,建立人才信用授信制度,解决人才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施税收奖励政策,对引进人才实行最大化税收减免政策。

(五)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搭建雄安新区人才智慧服务平台,健全完善人才“一键式、一站式、一条龙”全程服务制度,对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优质高效服务。建立非首都功能疏解单位及人才服务保障绿色通道。对各类全职人才实施更为便捷的落户政策。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安居政策体系,通过租赁补贴、购房补贴、人才公寓等方式,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保障。优化人才子女入学政策,高层次引进人才子女享有在新区优质公立学校优先入学的权利。提高人才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各类人才医疗保健待遇,建立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对外籍人才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提供出入境和居留便利。

(中国日报河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