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赤松茸产业链立体生态系统助民增收

近日,河北省涿州市秋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秋实公司”)副总经理王晓鸥驱车80多公里,赶赴到河北省易县白马村何立群的赤松茸种植温室大棚内,收购何立群采摘的赤松茸。

建立赤松茸产业链立体生态系统助民增收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13 10: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河北省涿州市秋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秋实公司”)副总经理王晓鸥驱车80多公里,赶赴到河北省易县白马村何立群的赤松茸种植温室大棚内,收购何立群采摘的赤松茸。

王晓鸥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收购赤松茸,更主要的是了解白马村10多户赤松茸种植户的感受、下一步打算以及对秋实公司的建议。

“以前种植大棚黄瓜,一亩多地的前期投入近万元,赤松茸的前期投入才4000多元。”提起赤松茸种植,何立群高兴得合不拢嘴:虽然是头一次尝试种植赤松茸,但目前一亩多赤松茸已经买了近一万元。种植赤松茸不用施肥打药,节约人工成本,管理简单。而且只需打一个电话,秋实公司的人就前来进棚收购。

像这样到田间地头的收购,秋实公司每天要派出5、6支队伍,收购范围不仅在涿州市、易县,还包括河北省的定兴、徐水、阜平、竞秀等县市区。

秋实公司是一家从食用菌菌种的育种到栽培,及成品回收销售一条龙服务,目前主要生产赤松茸。

“赤松茸,也叫大球盖菇,赤松茸极佳的口感品味及丰富的营养,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河北省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陈文杰介绍,赤松茸种植技术简单,而且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能够变废为宝,发展前景看好,是精准扶贫路上的好项目。

据了解,赤松茸生产是优化种植结构的生态环保项目,以玉米和小麦秸秆作为栽培主料,每种植一亩可消化利用20亩小麦秸秆或7亩玉米秸秆,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

记者在涿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市在《涿州市2018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对“赤松茸”的推广安排, 2017年利用保定市级资金引进“赤松茸”试验种植获得成功,2018年在全市示范推广500亩,2019年及以后,在项目资金的引领下,主要依靠农户自筹资金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打造食用菌种植新产业,大量消耗玉米秸秆,为秸秆综合利用开辟新途径,减轻秸秆禁烧压力。

“虽然赤松茸栽有着培技术简单、容易操作,原料来源广泛、可以变废为宝、向农业废弃物要效益,比较效益高,发展前景看好,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但目前还存在栽培导向问题。”陈文杰认为,目前赤松茸市场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和宣传;赤松茸的产品加工还没有列到日程,目前销售淡季只能采取干制等方法简单加工,建议形成特优区也是为了能形成产业集群,易于将来形成精深加工产业。

“建立赤松茸产业链立体生态系统是助民增收的关键。”王晓鸥介绍,要想把赤松茸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从供种、机械种植、开拓市场等方面全面提升。目前公司正逐渐完善菌种提纯、繁殖、供应和选育基地,集成研究适宜本地的生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索机械化播种、采收等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人力强度,走现代化产业发展之路。

据悉,目前秋实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268户农民签订种植协议,发展赤松茸大棚培育基地达到1200余亩,公司为种植户提供菌种、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成品回收等产前、产中、产后等多项服务。

“一家龙头农业企业不仅要架起农民和市场的桥梁,更应该成为提升农户农产品质量的助推器和产品检测的检测仪。” 王晓鸥介绍,秋实公司专门成立了秋实食用菌研究所,配备了专门的实验室,采用最先进的离子菌种处理技术,生产的食用菌菌种质量高、菌丝体脱毒、高产、康杂菌力强,适合玉米芯等各种农作物做为培养料。此外,还引进国家级食用菌技术专家团队,定期开展培训,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保障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的培训,不仅仅是种植技术的培训,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种植户责任心等项讲座。让种植户时刻怀着有一颗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负责的心,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绿色放心农产品。”王晓鸥说。

2018年1月1号,秋实公司与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签订赤松茸购销合同,之后该公司的赤松茸又成功进入北京5家大型超市和一家有着300多家连锁店的较有影响力的大型餐饮企业。今年春节过后,其在上海、陕西、天津的销售规模也日渐增大。

“通过建立更具科学、更完善的赤松茸产业链立体生态系统,今年计划新增种植户50家,种植面积增加200亩。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带领600户赤松茸种植户实现更富裕,打造出赤松茸品牌,让河北秋实公司的赤松茸推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王晓鸥满脸信心地说。

河北省涿州市秋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鸥(图中)在河北省易县白马村何立群(图右)的赤松茸种植温室大棚内查看刚刚采摘的赤松茸。

(中国日报河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