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7月30日凌晨报道,经过90分钟惊心动魄的空中“飞越”后,由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的重达8万余吨超长转体双翼斜拉桥——保定市乐凯大街横跨京广铁路大桥实现空中完美转体合拢,打破了世界桥梁建设史上转体重量、转体跨度的两项世界纪录。同日,中国政府官网,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河北省人民政府官网,保定市人民政府等官网也同时发布了这条消息,这标志着我国不仅在建桥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的重要标志,更是圆了保定人民的“解堵”梦!
巨人转身,彰显交通建设新军风采
乐凯大街南延工程全长11.93公里,总投资30亿,承载着连接雄安新区主干线的使命,社会意义重大。南延工程是保定市政府主动响应国家京津冀一体化、促进保定市快速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也是中建交通落实中建股份“5:3:2”战略决策的重大投资工程之一。竣工通车后将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连接满城、清苑、徐水三个卫星城的骨干路网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保定南城和清苑区的整体交通状况,助力保定市走上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中建交通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刘文介绍说,这座“世界第一转体桥”是京津冀一体化项目的控制性工程,桥型结构为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跨布置由北向南依次为145米+240米+110米,全长为495米,桥宽39.7米。从北向南依次跨京广铁路21股铁路线及多条城市道路,采用子、母塔双转体法施工,转体重量分别为3.5及4.6万吨,北侧母塔自梁面以上高68米,南侧子塔自梁面以上高53米。桥梁转体跨度及重量目前均为世界第一,施工难度和技术含量现居全国领先。
为了承受巨大的重量,这座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大桥母塔,由地下68根直径1.8米、深达98米的钢筋混凝土桩基支撑,桥面以上高度达68米,是考验施工技术和地质状况的重点项目。转体桥采用的是承载力50万KN转体球铰,最大座板对角线尺寸6.4米,整体重量达91吨,是实现大桥转体的“轴心”,可承载5.1万吨重量,相当于约3.5万台小轿车的重量,打破了2016年由唐山二环路项目转体球铰33万千牛承载力的世界纪录。
十年前,保定市人民政府就有在这里修桥的设想,但由于京广铁路是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每天有160多辆高铁列车和货运列车从此呼啸而过。每当如此,保定市民只好停下车、止住步耐心等待,有时几分钟就是一次,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成了保定人出行的“堵心”事!可要在川流不息的京广铁路线上修桥谈何容易,再加上当时我国的修桥技术还不是很突出,难度非常之大,因此修桥的事成为保定市政府和一千多万保定市民的“心头病”!
为了降低对铁路运营的安全风险,保障京广铁路正常运行,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子、母塔双转体法建设施工,即先在京广铁路两侧平行建设可以转动的子、母桥,然后通过转体的方式让子、母桥合拢,实现对下方铁路和公路的跨越。在设计过程中设计部门采纳了中建交通提出的空中转体工艺,虽然这种设计对施工方来说增加了施工过程中无数的施工难度和技术,但最终通过转体就位实现跨越京沪铁路的目的,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要道的干扰,极大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充分体现中建交通秉承“推动绿色发展”的建设理念。
然而,在解决了跨越京沪铁路问题,给施工带来的难度是可想而见的,转体桥的原理就像推磨盘,在桥墩上装个转盘,利用千斤顶推着桥体转动,这次转体梁施工通过转体前称重配重、试转、正式转体,用时90分钟完成转体施工,才能为乐凯大街南延工程全线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保定市乐凯大街南延工程第一项目部总工程师姜薪挺了挺胸说“想想浑身都出汗!”
尖端工程,创造世界桥梁转体奇迹
由于是造福人民的重点项目,项目动工后,中建集团桥梁分公司不敢有半点懈怠,项目指挥部从一开始就成立了以项目总指挥刘文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把目标定在优质工程上、精品工程上,组织精兵强将投入到项目的建设中去。项目部快速配齐人员、技术、物机等资源,确保开好头、起好步,突出一个‘快’字,处处有争第一的理念和意识。项目负责人刘文自豪地说“一路走来我们项目部没有走错半部”!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严格执行考核激励制度,通过日考核、周考核、月考核等,将量化考核分解到每个人头上,力争一个‘优’字,奖优罚劣,形成创优争先的良好局面。
特别是作为服务贡献京津冀一体化的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全国引领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建设劳动竞赛项目后,来自全国总工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等各级工会组织的关心支持,以及全国引领性重点工程竞赛项目相互激励,为项目提供强大的奋斗动力。在不断强化施工组织的同时,项目部领导和骨干人员工作在现场和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骨干人员和项目部领导身先士卒,为职工群众做出了榜样,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项目部还把原来的月计划、周计划,进一步细化为日计划,确保了各类计划的扎实执行。在工程调度方面,每天利用“交班会”,对日计划完成滞后的单位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纠偏和做好改进工作,在重点工序和结合全国总工会开展的全国引领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建设劳动竞赛、中建开展的“建证40年”等大型活动全面掀起了大干高潮。由于各项工作的措施得力,业主方始终对乐凯大街斜拉桥项目的工程质量和进度是满意的、信任的!
其实,这样的大型桥梁建设对中建交通来说已不是第一次考验,特别是在临汾市滨河西路、彩虹桥与景观大道立交桥的建设中,中建交通就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并于2017年5月成功摘得第十二届第二批“中国钢结构金奖”;还有国内首例采用空间双索面混合梁独塔斜拉桥——佛山东平水道特大桥……
攻克难题,球面平铰工艺首次应用
项目部按照工程的先后节奏,在开工时就成立了以项目总指挥刘文和总工程师为组长副组长的技术攻关小组。特别是在遇到技术性强的难题是,他们采取走出去,向国内国际一流的桥梁专家请教,并有针对性将相关专家请到工地来,请他们手把手的教。转体合拢当然首要难题是“能转”的问题,保定南站斜拉桥主跨有240米,采用墩底转体法施工,采用球面平铰工艺,为世界转体桥施工首次使用。其中母塔与子塔分别采用5万吨级和4万吨级的转铰,超大吨位的转体设计带来球铰尺寸巨大、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和运输困难等等问题。为解决大吨位球铰加工运输困难,总工程师姜薪带领项目团队与设计院反复探讨,在现有设计加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专门研究和实验,创新设计了一种分块拼接大直径球面平铰,解决了大吨位转铰加工和运输困难的难题。同样,高精度钢结构拼装工艺,为大吨位转铰首次应用。
大桥项目经理刘文介绍说,由于大桥主体转体重量和转体双翼均是世界之最,相比于传统桥梁来说,增加了桥下跨度。由于桥下是交通繁忙的铁路枢纽,施工时不得有半点马虎。技术要求高,结构新颖,项目部还多次邀请全国资深专家和教授到现场指导,召开了20多次专家论证会,同时也多次接待全国各地的同行业者的观摩学习,受到各方高度好评,为国内其他同类型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借鉴。
一大堆技术问题解决后,新的问题又来了。特别是转铰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高,转铰球面度误差和高度误差均不得大于1mm,且需要保证运输过程安全、结构无变形。如果达不到要求,后续的转体施工将出现大麻烦。项目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几次调整,终于调试成功,相继完成母塔和子塔的上、下平铰的安装,为主桥的成功转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匠心雕琢,黑科技见证工匠智慧
在谈到科技创新和科技突破时,项目总指挥刘文介绍说,“新的世界纪录总是人创造的,我们不去创别的人也会去创”!听起来很轻松吧,不轻松!刘文打趣地说“什么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吗,就是因为有了一种精神,是这种精神不断驱使着我们一往无前!”
主桥的转体重量几乎是原纪录的两倍,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工程,以往的大多数经验和转体技术都已经不再适用,如何确保工程质量是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首要难题。项目团队创新性地将BIM技术与3D打印技术集成应用,利用3D打印机把BIM模型和各类预制构件直接打印出来,再用等比例缩小的实物展现构件的设计细节,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错漏碰缺”等问题,明显深化设计、模型会审、与技术交底等的工作效率,使施工过程中的复杂节点通过模型更加简单,大幅度地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提高了复杂工艺和重点部位的施工质量。
可浓缩的3D技术不是万能的,它不能用到所有的项目上。主桥跨度480多米,如何实现设计文件所规定的成桥受力状态和几何形状,确保桥梁结构在正常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也是团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项目指挥部主动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制定了主桥监控检测方案,采用人工采集传感器读数,自动采集监控数据,与终端显示并时时上传云端,分别满足施工阶段参数识别的测试项目,包括载荷源结构响应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截面中的控制位置,能够对施工过程的危险状况进行预警。
为了防止漏点和不间断的监测,项目部新开发了安全管理APP,是项目全员与安全管理零距离接触的利器。这款APP包括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特种设备管理等13个模块,成为项目管理人员如影随形的电子工具包,通过手机电脑实时了解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状况。通过APP可以随时查看其他人员的工作记录、整改通知等信息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过程管控能力差、事后控制效果差、实际管理效益差等缺点,实现了可追溯管理目标,安全质量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他们自行设计的一款全球首次梁端称重在施工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为减轻梁体重量而设计的W型箱梁,能根据空气质量自动喷雾的雾炮机、扬尘治理监测系统、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多项自行设计的“黑科技”在建设过程中尽显风采!通过信息化建设,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就可以随时通过手机APP版的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对现场检查发现的各类隐患及时上传系统并进行整改闭合。重点监控的大型机械设备、大型施工结构等进行监控,防止设备带病运行。项目从开工到结束现场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和责任事故,受到了业主、地方政府以及设计、监理等各方面的高度赞誉。
砥砺前行,用青春和汗水建证大桥成长
中建交通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项目部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0岁。大部分青年员工的工作年限都不超过两年,不少人还是初出校门的毕业生。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却挑战着两项世界纪录,他们交出了人生中最完美的答卷!
“你们不要笑,我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真很有效,我不仅用它来激励我自己,我也用它来鞭策我的伙伴们”,项目经理刘文说。其实在大桥成功转体的那一刻,我们看到这条汉子确在掉泪!我们没有去问为什么,但我们能感觉到68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不仅仅是累不累的问题,而是有了一个成果,一种成功之后的喜悦!也是项目团队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项目部也有一位“老同志”,45岁的总工程师姜薪,他来这个项目之前是中建交通集团桥梁技术中心主任。2015年集团中标这个项目后,姜薪主动申请“降职”担任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面对大家的不解,他说:“从职务上讲,确实降了,但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很想亲自挑战这个转体跨度和转体重量都是世界之最的桥梁。”他放弃了安逸的办公环境,举家北上,带着妻子和不到两岁的儿子一起来到项目部生活,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转体桥的施工建设中。
“有问题,找我!”这是项目生产经理吴锋挂在嘴边的言语,有他在身后,似乎每个人都干的更加放心,更加大胆。吴锋的家就在保定,但是由于工作性质,他一年有330天在项目上,大家打趣说他是现在版的“大禹”,天天和职工吃住在现场。吴锋将他10年的施工经验,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分享给每个工人、每个管理人员,保证了各项施工工序的合理开展,保证了每项产品的质量合格,也成为了所有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他说:“看着身边的年轻人慢慢成长起来,看着女儿每次在小朋友面前描述乐凯大桥时的自豪感,我感觉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中国日报河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