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村干部,我们原来也化解纠纷,化解不成就会建议群众打官司去。”特邀调解员、青龙满族自治县八道河镇八道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建宝向记者介绍,但自从成为特邀调解员后,心态变了,把化解村民纠纷当成了自己的事儿,想方设法也要把纠纷圆满化解。
这位村干部心态的变化,缘于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近两年坚持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的“满乡情”调解室。“满乡情”调解室将法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关口前移至村,借助特邀调解员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助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县域环境,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纠纷化解和诉源治理新路径。
司法调解来到“村头门口”
青龙地处京东燕山腹地,全县25个乡镇396个行政村,近60万人口中90%居住在偏远山区,人居分散、交通不便,形成诉讼难、矛盾纠纷散发多发等特点。
青龙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峰介绍,为有效把农村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他们深入调研,分析近年来受理案件的主要类型、纠纷产生的区域特征等,与基层法庭庭长座谈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结合青龙地域实际,创新推出了“满乡情”调解室,积极打造农村非诉讼纠纷解决新机制。
青龙法院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于2021年3月在全县396个行政村全部挂牌成立“满乡情”调解室,构建起了以法院为主导、法庭为支撑、“满乡情”调解室为网点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网络,把法院诉前化解的窗口从法庭前移到村,让司法生根基层,法官走近群众。
“满乡情”调解室坚持能动司法,在调解方式和路径上分类施策。针对案情简单的纠纷,村里特邀调解员直接调解;如遇案情复杂、调解难度大的纠纷,法庭介入,与特邀调解员共同就地调解;当事人起诉到法院的,经过甄别或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基层法庭委托调解室调解,由法官与调解员共同调解。
2009年,李某某租用金某某土地建羊场,并约定租金。近几年,李某某以种种理由拖延交付租金,金某某起诉到法庭,肖营子法庭依法判决支持金某某诉求。李某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双方纠纷没有彻底解决,当事人不仅上诉还有可能上访。”杨峰得知案情后,当即联系当地“满乡情”调解室特邀调解员、当事人所在村的党支部书记潘利东,详细了解当事双方情况。随后,杨峰和潘利东共同来到涉案现场,从双方的亲戚关系谈起,通过情理、法律两方面调解,最终圆满化解纠纷。李某某撤回上诉,支付了相应租金。
青龙法院坚持“一把手”带头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满乡情”调解室的作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减少诉源,减轻群众诉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筑牢诉源治理“第一道防线”
农村纠纷往往是“一垄地”“一棵树”“一条道”“一堵墙”等琐碎民事纠纷,诉讼双方往往缠诉多年,有的甚至兄弟成仇、亲人反目。
“‘满乡情’调解室作为司法调解向前延伸的工作机制,必须依靠广大群众。”杨峰介绍,青龙法院在原来人民法庭与乡镇开展诉调对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396个行政村挑选出441名懂政策、作风正、威望高、公信力强的“两委”干部、人大代表、老党员等担任特邀调解员。
刘某与王某因为一段横墙产生纠纷,一方要求将拆除的横墙恢复原状,一方认为自家土地上不允许垒墙,为此诉至双山子法庭。庭长邱颖了解情况后,依托“满乡情”调解室化解纠纷,联合当地特邀调解员一起来到争议土地。
特邀调解员威望高、村民信任的优势与法官经验多、理论深的特长互相融合,多管齐下,从法理、情理多角度多方面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当事双方由面红耳赤、寸土必争到后来的心平气和、握手言和,持续多年的纠纷得以最终化解。
说起全县各村特邀调解员,杨峰如数家珍,对特邀调解员化解的纠纷更是信手拈来,“张玉三发现有个离婚纠纷当事人冲动行事可能民转刑,立马赶到现场,把当事人手里的刀子夺了下来”“马建宝多次奔走寻找多方当事人,化解过一起5名未成年人打架损害赔偿纠纷”……
“满乡情”调解室特邀调解员在处理纠纷时利用人熟事清的优势,极大提高了调解成功率,与法庭联动对接、互助互补,把基层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的途径,从而促进基层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和农村诉源治理。
为提高特邀调解员的业务本领和法律素养,青龙法院定期组织培训,对特邀调解员开展法律知识、调解技巧、法治宣传方式等业务培训,每年还评选出优秀特邀调解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充分调动特邀调解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满乡情”调解室扎根基层一线,两年多来,先后涌现出八道河村、沙河村、大森店村等多个成绩突出的“满乡情”调解室,以及张玉三、马建宝、李福林等多名优秀特邀调解员。2022年,法官与特邀调解员共同调解成功化解纠纷323件,104个村被评为“无诉讼村”。
“源头解纷”矛盾纠纷各方“口服心服”
在化解一起儿子、女儿不赡养老人的赡养纠纷中,特邀调解员张玉三自掏腰包,天天给老人送吃的送喝的,用行动感化老人的孩子。老人的孩子脸上挂不住,承认错误,经协商达成了轮流照顾老人的协议。
“现在,村里谁家有了纠纷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我说道说道,有时候三五句话说开了就好了。”特邀调解员、八道河镇沙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玉三对化解纠纷颇有心得。
通过“满乡情”调解室工作,提升了村级组织依法调解的权威性,司法确认赋予了诉前调解内容的法律效力和执行力,有效减轻了老百姓的诉累,降低了成本,使群众回归了“有事找村里解决”的思想自觉。
“当事双方和解了,但我们的工作没有结束,我们要求必须把化解矛盾、服判息诉的功课做足。”杨峰介绍,为了实质性化解纠纷,各基层法庭庭长定期回访重点纠纷当事人,跟踪督导调解协议履行到位情况,确保做到案结事了,同时各庭长还定期总结本辖区案件主要类型以及群众法律盲点,主动到纠纷集中村落开展送法入校园、进村庄等活动,以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
青龙法院充分发挥“满乡情”调解室“桥头堡”作用,以实际成效促进“三源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落地落实、见行见效、有声有色。2021年青龙法院受理案件量同比下降52.5%,2022年“满乡情”调解室共化解民事纠纷323件,受理民事诉讼类案件同比下降17.01%,调解撤诉率73.33%,取得农村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数量增加和受理诉讼案件数量减少的“双丰收”。(中国日报河北记者站 张余|李胜男 刘宁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