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枣强: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河北枣强: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1-16 11: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非遗箍桶制作技艺走进河北枣强县第二小学,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为让学生更好了解和共享传统技艺这份珍贵的文化财富,今年以来,枣强县推出“匠心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开设校本课程,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艺人走进校园授艺,陆续带领中小学生了解枣强的非遗传统技艺。

图为学生零距离感受“箍桶”技艺。李金刚 摄

据了解,箍桶是一门古老的手工木艺,在木匠手艺中有“方木”和“圆木”之分。箍桶,指用木匠将做桶的木板拼在一起,使其成为所需形状和确保接缝严实。一个流程完整工序有四十多道,用到的工具更是纷繁复杂。所箍作品形态各异,主要呈现圆形、椭圆形。2019年7月,枣强县箍桶(木浴桶)技艺入选衡水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非遗艺人王永明给学生传授“箍桶”技艺。李金刚 摄

枣强县箍桶技艺传承人王永明,自15岁起就外出学做木匠,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课堂上,王永明向学生们展示了传统木工制作技艺,并教给大家如何拼装木桶,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各道工序。此次活动,让学生们体验了木工制作的乐趣,开拓了视野,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木工制作技艺的魅力。

据介绍,“匠心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以来,一批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走进全县98所中小学校传授技艺,累计授课2000多个学时,制作、展示非遗作品1500件,开展非遗作品巡展23场次。(中国日报河北记者站 张余|贾献义)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