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后西营村,红砖绿瓦错落有致,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新修的产业路四通八达,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尽收眼底。
近年来,河北省魏县德政镇后西营村党支部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发展主线,以党建引领为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建+”模式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党建+产业发展,引领乡村致富路
以前的后西营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资源单一,主要经济来源为传统种植业,年人均收入仅为2000元。为了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村党支部因地制宜,挖掘土壤条件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引进发展特色农业,多次组织干部群众代表外出山东、海南等地考察学习,先后引进新搏洋9号、特斯拉硬粉、贝贝南瓜等新品种,走上了一条长久长效的产业振兴之路。
“因为之前没有种植过这类新品种农作物,不知道能不能赚钱,最初大多数群众并不敢尝试。”后西营村支部书记回忆道,“为了打消群众顾虑,我们实行村两委干部、党员带头试种,短短一年时间,新品种就卖出了每亩30000元的价格,收益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白菜、菠菜等农产品,村民们看到收入如此可观,便纷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
为了保证农产品长的好、卖得好,村支部创新了“党支部+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种—育—产—销”多个环节发挥着强有力的带动作用,确保群众种植有引领、技术有支持、销售有渠道、收入有保障。2023年,后西营村蔬菜产量10000余吨,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人均收入2.2万余元,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致富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鲜蔬小镇”。
此外,后西营村深入挖掘生态、农业、文化等资源,打造“后西营蔬菜包”等特色品牌,通过电商直播与供销小院拓宽线上、线下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发展文旅产业,采用“庭院+产业+旅游”模式,依托新建成的地展中心开展鲜蔬水果采摘活动,打造“农业+观光”产业集群,由当初的“零元村”逐步发展为集体收入20余万元的“富强村”,有力带动了群众和集体增收。
党建+环境提升,引领乡村宜居路
村民腰包鼓了,村庄环境也得美起来。村集体经济壮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借着和美乡村建设的东风,后西营村成为全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之一。
“以前村里只硬化了一条主干道,其他路段坑坑洼洼、破烂不堪,可以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后西营村群众说到,“蔬菜收获以后,需要骑自行车把菜带到周边县、乡自行售卖,路面颠簸还会折损一些,十分不便。”
而如今,明亮的街道、干净的庭院、优美的花园,一条条“水”“泥”路摇身一变成为了平坦的柏油路,笔直的通到了全村每一户群众门前。自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后西营村遵循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分类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空间划分蔬菜大棚种植区、村民居住区和兴源河生态保护区,实现产业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围绕“清、拆、改、建、管”,先后开展危旧房屋、私搭乱建、坑塘垃圾、黑臭水体全域治理,完成大街小巷的强弱电线路、雨污分流、天然气管道等入地改造,铺设地下污水管网3100米,对全域进行绿化、硬化,打造美丽庭院,建设优美花园、绿色菜园、休闲游园150余处,绿色长廊1300余米,种植观赏植株1000余棵,形成了特色产业观光道、蔬菜绿道景观道,打造出了高标准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用高“颜值”的美丽村庄描绘出乡村振兴新希望。
党建+民生服务,引领乡村幸福路
群众富了,环境美了,后西营村又着力在为民服务软实力上下功夫。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学习践行“浦江经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构建基层服务新格局。
后西营村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让村内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在村内幸福食堂开展惠老补贴,老年人全天吃饭不过数元,以优质的饭菜和亲民的价格解决了老年群体日常用餐的后顾之忧。在幸福食堂旁设立了医务室、活动室、文体室和休息室,打造了集老年用餐、医疗健康、文化娱乐、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村内老年人搭建起了沟通交流新平台。此外,村集体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全额缴纳养老保险,兜牢农村养老底线,全面托起幸福“夕阳红”。
后西营村还不断推进医疗保障便捷化,以“小病不出村”为目标,改造升级村级医务室,实现“村内做检查、县医院出报告、线上可查询”的医疗新模式;健全完善常态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配齐矛盾排查化解“胡同长、网格员”;优化“微服务”,推行“办事不出村”“最多跑一次”,开展“党员帮办”,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当好“代办员”,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后西营村开足“红色引擎”,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一幅党建强、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后西营村徐徐展开。(中国日报河北记者站 张余)